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机制,强化育人主体、细化育人过程、优化育人环境、丰富育人内涵、提升育人成效,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全面深入把握“大思政课”科学内涵,创新工作理念,畅通主渠道,夯实第一课堂;唱响主旋律,丰富第二课堂;强化系统集成,激活心理课堂;依托“互联网+”,发展网络课堂;突出实践要求,善用社会课堂。着力构建党委领导、全员参与、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五堂联动”大思政课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三、建设举措
(一)畅通主渠道,夯实第一课堂。结合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大力抓好思政课改革创新,开设好通识课程,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1.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创设学科协同创新平台,提升课堂理论魅力。开展跨校集体备课,加强对思政课新教材内容的学习与研讨,融合相关教学资源,创新“思政+音乐”“思政+美术”“思政+文学”等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二是用好用足2个实践教学学分,完善“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模式。立足信阳红色资源丰富的地域优势,优化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教学特色。完善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实行集体命题、闭卷为主、强化过程、注重实践的“四四二”(理论考试40%,过程考核40%,实践考核20%)课程考核模式。三是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明确选人用人标准。加强对教师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进修,开展国内外学习调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鼓励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干部、理论研究人员等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责任单位:思政部、教务处
2.开发校本通识教育课程。充分运用信阳市丰富的红色资源,挖掘大别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的育人功能,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责任单位:思政部、列宁号学院
3.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一是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二是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挖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加强课程思政教学专题培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于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三是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形成课程、专业、学科协同育人格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四是加强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利用融媒体资源,合作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示范中心,做强做实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选树课程思政建设先进教师典型,持续深入树榜样、立标杆、推经验,形成规模、形成范式、形成体系。
责任单位:教务处
(二)唱响主旋律,丰富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育人中的作用,规范社团设置,按照“一院一品”的要求,将各学院特色和社团建设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各类育人实践活动。
1.发挥学生社团组织作用。一是进一步健全社团管理机制,优化管理体系,形成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负责宏观指导,校团委具体指导,挂靠学院具体负责的分工合作、互相协调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有工作部署。二是加强学生社团骨干成员选拔与教育培养,将社团骨干培养纳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体系,开设“社团骨干培训班”,全面提升社团骨干政治素养与业务水平。三是加强学生社团指导,配齐配强社团指导教师,推进学生社团规范发展,切实将学生社团建设成为繁荣校园文化、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
责任单位:校团委、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
2.创建“一院一品”社团文化。一是坚持分类指导、特色发展,紧密结合学院、学科和专业特点推进社团建设,创新发展模式,以“一院一品”项目建设为载体和引领,充分挖掘学生社团的品牌潜力,凝练活动特色,创新活动内容,强化育人功能,打造文化品牌。二是定期举办社团文化展示活动,开展“优秀社团”“星级社团”评选表彰,鼓励优秀文化项目和优秀社团脱颖而出,发挥品牌效应,带动全校社团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责任单位:校团委、学工部、学生处
3.组织知行合一的实践活动。按照月月有重点、周周有活动的要求,推进各学院积极开展育人活动。一是思想政治理论类社团以理论学习促德育,定期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强化思想引领;传统文化类社团、艺术类社团以文化艺术促美育,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体育类社团以健康锻炼促体育,通过健康小道慢跑、篮球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公益类和职业发展社团以志愿实践促劳育,强化服务导向和实践育人,构建多元化、全员式志愿实践体系。二是开展“千校万岗”计划,推进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培训,联系企业开展见习和实习实践,促进学生就业力提升。
责任单位:校团委、学工部、学生处、招生就业处
(三)强化系统集成,激活心理课堂。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构建“大心理”工作格局,并与“大思政课”充分融合,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学生心理教育、心理活动、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工作,不断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效。
1.开发心理健康课程。一是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充分发挥心理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创新心理课堂教学模式,如体验式、情景建构式、情景感悟式课堂,巧设情境,直观感悟,内化体验,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唤醒内心深处的心理体验;突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构建有效的理性平和应对模式,完善和健全人格发展,实现心理课堂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三是在行思悟践中理解心理学,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开展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等各类心理咨询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
责任单位:心理教育中心
2.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一是结合大学生年龄性别特点、身心特征和生活环境,通过专题讲座、专家咨询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饮食卫生、生活习惯、身心健康等问题,了解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激励广大学生自觉参加体育健身,争做新时代健康文明大学生。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内容的融合,引导学生获取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三是通过给学生开展有关身心疾病、人际关系、恋爱情感等方面的心理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交友观、恋爱观等。
责任单位:心理教育中心
3.增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一是办好开学第一课、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大仪式。二是开展好常规性 “校领导接待日”“双体验日”“青年心声”等活动。三是提升学校后勤、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和水平,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上。
责任单位:党政办室、校团委、教务处、学工部、学生处、后勤处
(四)依托“互联网+”,发展网络课堂。遵循教育规律,突出“互联网+”功能,做好互联网与思政课结合工作,充分发挥“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优势,创新形式,增强网络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
1.强化“互联网+”思想引领。及时了解环境与对象的变化,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特点,创新工作方法,探索“互联网+”思想引领新模式,有效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一是以“互联网+”思维更新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互联网+”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加强对互联网和“学生网民”层次、结构、动态的研究,改进工作方式,利用和发挥现代网络技术优势,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二是以“互联网+”思维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坚持思想引导为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面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积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用网;坚持载体构建为重,网站建设具有党建特色,提升校园微博的关注度,塑造亲切的微信公众号;坚持拓展传播为要,遵循“内容为王,坚持以人为本,线上线下互动。三是以“互联网+”思维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模式与方式。整合有效资源,借助社会化的网络传播或校友推广,创设特色鲜明、参与度高、应用范围广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让更多的大学生网民主动接近、积极参与,实现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共建共享。创建“网语体系”,加强话语方式创新,善用接地气、有生气的网络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校团委、学工部、学生处
2.发挥“学习强国”平台优势。发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作用,运用其武装头脑、锤炼党性、提升能力、推动工作,做好使用推广,增强平台黏度,让使用“学习强国”成为广大师生的习惯。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
(五)突出实践要求,善用社会课堂。把“大思政课”与社会大课堂充分融合,开展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突出实践要求,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社会服务和劳动教育等专题教育的作用,让社会的大熔炉成为育人的重要阵地,让现实生活成为思政课的丰富源泉。
1.推进红色走读计划。充分利用信阳大别山红色资源,扎实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以线上答题、线上云游、实地走读等多种形式推动红色走读活动走深走实走心。推出“红色之旅”“绿色之行”等思政研学计划,着力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实现红色文化立德铸魂,绿色文化涵养文明,古色文化根植自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责任单位:校团委、教务处、学工部、学生处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和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推动形成志愿服务人人愿为、时时能为、处处可为的生动局面。
责任单位:校团委、学工部、学生处
3.参与国情调研活动。一是组织和支持学生参与国情调研,让学生通过所见所闻深度感受中国发展。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从“课内教”向“课外延”,把思政课堂延伸至社会,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二是探索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网络化,上线“微课堂”,扩大受众面,充分发挥其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中的独特作用,引导师生认清“根”和“魂”,致力于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延续红色基因,引领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责任单位:教务处、校团委、学工部、学生处、思政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江西师范大学“大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 长:杨春丽 马聪
副组长:刘居安 张文信 刘喜元
成 员: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思政部、心理教育中心主要负责人。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同责、部门分工协作的领导机制,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整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学校给予经费、活动、平台等方面的支持。
(二)建立会议制度。建立“大思政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讨论会和工作例会,加强过程考核和管理,及时总结和研判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推介工作经验。
(三)发动全员参与。要加强顶层设计、系统组织各项工作,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书,广泛进行宣传,在校园内外积极营造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
(四)加强责任考核。各项活动均作为学校年度工作督办事项,相关行动方案要列出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切实推动各项任务有效落地。
中共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委员会
2022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