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阳航空职业学院!

信阳航空职业学院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时间:2020-01-02 15:01:10 来源:本站编辑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


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共青团河南省委改革方案》,切实加强和改进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学校立德树人中的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常态,牢牢遵循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规律,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密切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切实发挥联系青年大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贡献,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牢牢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团的改革和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团结带领我校青年学生坚定信念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党和国家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把准青年学生脉搏,了解青年学生心声,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生命线,让青年学生成为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青年学生,使我校共青团深深植根于青年学生。

3.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紧紧围绕提升我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密切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着眼根本,立足长远,着力破解制约我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

4.统筹推进上下联动。着眼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既坚持全面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和推动,及时跟进政策解读、过程保障、指导监督和成效评估,鼓励基层团组织结合实际,发挥首创精神,大胆探索,先试先行,形成校院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

(三)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通过实施我校共青团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改革、基层组织制度改革、工作载体和方式方法改革、队伍建设改革、综合保障改革等“五项改革”,着力健全和完善校团委、各二级学院团总支、团支部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职能建设,创新基础制度,夯实基础团务,不断提升组织活力和团员意识,不断拓宽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的渠道和载体,不断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增强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提高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带动全校团组织共同建设思想政治坚定、组织体系健全、运行机制科学、工作方式创新、联系青年密切、作风扎实过硬、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共青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作用,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二、改革措施

(一)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

1.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严格执行校级与院级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坚决杜绝不按时召开现象,重点加强校级团代会的代表性,增强大会实效性、纪律性,提高基层团总支、团支部、非主要团学干部的团员青年和青年教职工代表比例,建立团代会代表常任制,建立校级和院级团组织定期向团的常任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制度,完善代表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完善团代会提案申报和反馈机制,推动不同层面的代表在大会上发言。

2.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导青年师生的制度。落实全团“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等工作要求,以直面青年为导向,密切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面向全校专兼职团干部全面实行“1+100”制度;依托大数据常态化开展青年思想动态和成长需求调研,校团委专兼职团干部每人直接联系和服务不少于4个基层团支部和100个团员青年,参与支部活动,定期多形式的召开恳谈会、通报会。全面实施“众创众筹众评”制度和青年师生评议工作制度,通过项目化立项申报等方式,使青年师生更多地参与到团的工作设计、决策、实施、评议全过程。

3.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工作机制。对“青马工程”、“春秋运动会”、“大学生展示大赛”、“青锋杯颁奖晚会”、“挑战杯”等品牌活动实施项目化管理,以项目化管理促使团学品牌活动精品化发展;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实现各级团组织间工作审批、指令发布、信息交流的科学层级化和有效扁平化,注重运用校院两级团学组织官方微信、微博矩阵群、OA办公系统等新媒体新技术指导和推动工作;注重制度建设,促进工作有制可循,有序开展。

4.完善团学组织格局。以共青团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其他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构建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党委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全面推进学生会改革,明晰组织定位和职能,不断优化组织体系、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切实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明确校团委对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职能,结合实际情况,将院级层面成立的学生社团或相关学生组织纳入校团委统一管理;学生会组织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

5.改革完善工作机构设置。校团委实行“职能科室+学生组织中心”的工作机构模式,设置组织部、宣传部、办公室、团务部、大学生实践部5个职能科室,分别设置部长(主任)一名,副部长(主任)3名,分别辖设团属新媒体中心、西部计划项目办、智慧团建项目办、能力素质拓展项目办、思想政治教育项目办,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办。制定每周三下午以团支部团支书为讲解代表的思想政治引领与价值引领(主题团日)、基层团建创新与活力提升、促使各项工作有组织机构、有项目指导。实现各项工作项目化、专业化、科学化。团委各部门下设校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国旗护卫队、青年志愿者协会、广播站、列宁班6个学生组织。健全各学院组织机构设置,广泛在青年教师群体中多种形式建立团总支、团支部、团小组。支持和鼓励基层团组织按照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等主要任务,根据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和调整工作机构。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改革

6.狠抓基层团组织建设,提高组织规范化和覆盖度。全面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基本制度,在全校基层团支部全覆盖,切实提高基层团的组织生活质量,严肃团的组织生活,夯实基础团务;深入实施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实现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直接面向团员青年,着力提升组织运行活力、工作开展活力和团员参与活力;明确团支部委员、班级委员的工作职责和分工,共同做好团支部和班集体建设工作,扎实开展“优秀团支部”和“先进班集体”。

7.严明团的纪律,全面从严治团。进一步教育引导全校团干部、团员和团组织严格执行团章要求和各项团内制度规定,做到有章必循、有规必依;定期开展对各学院团组织和基层团支部开展抽样调研,构建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等大类的,针对学院团组织和基层团支部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优化评优方式,细化考核办法,以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手段推动学校共青团的改革与建设。

(三)改革创新工作载体和方式方法

8.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着眼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改革创新思想引领工作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精神需求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创新实施以“主题团日”为载体的日常思想教育,科学构建内容体系,定期发布教育主题;广泛开展“四进四信”活动、“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一学一做”与青马工程的有机融合,继续打造和完善“四位一体”的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

9.探索实施信阳航空职业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围绕学校育人中心任务与共青团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使命,在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以思想引领、文化育人、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公益等为版块,借鉴“第一课堂”的做法,实现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才用人提供重要依据。

10.健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化、常态化帮扶机制。与学生处等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加大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及未就业等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积极动员和整合校内、社会等方面资源,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行动、节假日送温暖等工作,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积极融入社会。

11.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以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关注学生普遍性利益诉求,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完善和拓宽组织化渠道和机制,做到学生维权可循,维权可讲。

12.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加快学校共青团互联网战略转型,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理念和整体格局;结合 “智慧团建”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依托网上团支部联盟平台逐步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推动分院团组织成立新媒体中心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加强网络文化内容供给,研发和推广优秀内容产品,实现工作联动;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和水平,持续完善团属微信、微博、QQ、贴吧、网站等网络阵地和新媒体矩阵群,强化正面舆论引导。

(四)改革完善团干部选用培养制度

13.改革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注重从青年师生中选拔建立校级和院级团组织担任挂职或兼职干部队伍;在校团委班子中,选任1名青年教师担任挂职或兼职副书记,在校团委各部门和各学院团总支中,均设置一定数量的由青年学生担任的部长和副部长职位,挂职、兼职干部不占编制,不对应行政级别;挂职干部只转党组织关系,不转行政关系,兼职干部根据工作需要灵活掌握;从严选拔、管理、考核校院两级青年团干部,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

14.完善团学干部培养培训使用制度。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教育引导我校共青团干部筑牢理想根基、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勇于开拓创新,建立完善团干部培训体系,特别是抓好专职团干部培训;建立团干部定期集中学习团的理论和业务制度,团干部到岗后一年内必须接受任职培训;建设以理想信念、党性作风、团的基础业务能力、新知识新观点新技能等为重点的核心课程和线上资源平台,多种形式轮训全校专挂兼职团干部及基层团干部。以及青年学生的新特点新需求新趋势,积极组织参与工作理论课题研究,为团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搭建平台;坚持严格要求和关心培养相结合,结合团干部绩效评价、能力特长等,逐步完善团干部校内转岗和校外流动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强化作风和纪律建设,努力打造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骨干队伍。

(五)强化有关保障支持机制

15.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校党委、行政和各学院党政召开的教育、党建等会议中明确列入共青团工作的专题内容;将团的建设纳入学校和学院党的建设总体格局,推行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考核学校、学院及有关单位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占比不低于10%。

16.优化条件保障机制。支持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学校团委单独设置;认真落实教育部、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15号)要求,结合学校共青团工作需求实际,进一步完善校团委专职干部编制;学校在保证原有校级团委工作经费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增加划拨共青团组织建设专项经费,并在活动场所、设备、活动时间等方面对团学工作予以保障。

三、组织实施

校团委及相关部门负责实施,各学院团总支部署落实,校团委牵头做好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分学院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措施,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反馈,稳妥有序推进改革。

(一)加强组织领导

重点加强方案实施的组织领导,明确由校团委作为推动方案实施的牵头单位,负责整体方案落实的统筹协调,切实履行组织协调职责,确保方案的细化落实和改革的顺利推进。各学院团组织要深入落实改革方案,细化改革举措,各学院团组织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实施,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验收,确保整改措施落地实效。

(二)做好宣传动员

在全校范围内做好本方案的宣传动员工作,重点面向全校青年师生开展系统的改革宣传与精神解读工作。校团委作为本方案实施的牵头单位,应及时召开全校层面的改革动员座谈会,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做好广泛宣传与细致解读工作,凝聚改革共识,促使全校师生形成改革意识常态化。

(三)强化监督评估

建立健全方案实施的监督评估制度,将方案任务及改革举措落实情况作为对有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强有力的监督评估促进改革落实、积极作为的典型进行通报表扬,给予激励,对发现问题要坚决整改,对敷衍塞责,推进不力的要严肃问责。校团委要从全校整体工作角度,组织开展本方案实施情况的监督评估,各有关学院要加强对本学院改革实施情况的监督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