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我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局面,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目标
(一)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二)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课程思政教师和团队。
(三)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工作体制和保障机制。
三、建设内容
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加强红色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教育。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中,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加强先进文化教育及弘扬传承,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学思践悟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深化创新创业及职业素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加强工匠精神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把创新创业教育及职业素养有机融合到日常教学中,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使课程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更是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顶层设计
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
(二)坚持改革创新
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坚持分类指导
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专业课、实训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与能力
1.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强化政治引领,增强“四个自信”,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2.树立课程思政理念。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
3.推进教学方法创新。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道德情操等关键目标培养。要提高教学技能,优化教学方式,由僵硬范式转为引导探究,由单向传递转为双向交流,由单一课堂转变为联结情境。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全面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所服务。
4.发挥思政教学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鼓励思政课教学名师、示范教师、骨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教研室)工作例会等方面开展联谊活动,发挥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5.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有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二)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1.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导向相统一的理念,各门课程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落实到质量标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等全过程,都要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各学院要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增强通识教育课程修德育人功能。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切实落实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重点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课程,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体育、美育类课程,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美育教学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
3.加强专业课程的思想价值引领。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4.提升实训实践课程的品质塑造功能。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社会实践类课程,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一个首要因素,要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对学科专业的忠诚度、对学科专业价值的认知、学科专业方面的操守等作为重要的监测点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
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者“育德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的观测点,把课程“思政元素”梳理表(详见附件 1)、“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详见附件 2)作为课程教学质量评定重要依据之一。
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在教学成果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各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
五、工作安排
(一)扎实开展教学设计活动
各教学单位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活动。通过示范观摩听课,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以教研室为单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做法,深化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
(二)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充分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列入“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模块中,确保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
(三)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开展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示范课遴选建设活动,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程建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重点推进与鼓励创新相结合,推出一批在全校具有引领作用、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每学年度各教学单位遴选1-2门课程思政精品专业课程及课堂教学优秀案例。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推进核心课程建设,实现所有课程思政教学的规范化建设,整体提高育人效果。
(四)遴选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
进一步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规范,严格执行听评课制度,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建立任课教师诚信档案。每学年度各教学单位选树一批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立德的课程思政优秀教师。
(五)“以赛促教”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结合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竞赛、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及信息化教学竞赛等各类各级教学竞赛,设立课程思政计分要点,考核参赛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能力及效果,达到“以赛促教”目的。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课程思政工作在信阳航空职业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二)加强协同联动
加强教务处、宣传部、人事处、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加强制度设计
加强制度设计与完善,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规划和发展战略之中,定期开展调研和专项研讨,研究提出具体政策和措施,确保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四)强化工作考核
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督导,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教学全过程,确保“课程思政”工作落实到位。
(五)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挖掘先进教学典型,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舆论氛围,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六)完善保障机制
积极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顺利实施。
附件1:信阳航空职业学院__________课程“思政元素”梳理表
序号 | 章名 | 节名 | 知识点 | 思政元素 |
附件2:信阳航空职业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
教师姓名 | 所在单位 | 专业职务 | |||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
课程知识 教学目标 | |||||
课程思政 教学目标 | |||||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 (不少于1000字) | ||||
教学方法 | 主要教学方法(包含具体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