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阳航空职业学院!

信阳航空职业学院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信阳航空职业学院突出红色文化引领 创新思政教育体系》——《中国教育报》对我校进行专题报道

时间:2024-08-14 10:28:22 来源:本站编辑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

2024年7月31日,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中国教育报》第四版以《信阳航空职业学院突出红色文化引领 创新思政教育体系》为题,报道我校近年来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与专业特色,着眼“大思政”格局,聚焦“场馆+素材+方法+对象”等关键要素,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走出一条别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路。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突出红色文化引领 创新思政教育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近年来,信阳航空职业学院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与专业特色,着眼“大思政”格局,聚焦“场馆+素材+方法+对象”等关键要素,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走出一条别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路。

打造红色教育场馆,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解决思政课到课率和抬头率不高的问题,学校建造了建筑面积达1.7万余平方米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了集塑、廊、馆、厅、室于一体,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验中心。形成“一厅”(红色教育大厅)、“两廊”(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的代表大会纪实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事记)、“三馆”(中国革命史馆、中共党史馆、大别山革命历史和“列宁号”故事馆)和“N个功能室”的思政教育教学空间格局。以“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大别山精神和‘列宁号’与红色航空教育”为重点,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明白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进而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几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每门思政课程的性质、内容和教育教学目标,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专业特点、未来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等,在思政教育体验中心精心挑选的50个教学主题素材中,要求每门课程至少选择5个教学主题进行现场教学。例如,在讲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时,通过讲近代中华民族的探索历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对“为什么走社会主义道路,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理论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走进场馆,如同走进一个会说话的图书馆,让思政课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和数字罗列,而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感人的画面,使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增长知识,坚定理想信念。

突出红色文化引领,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不断挖掘、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学校深度挖掘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红色资源,复制“列宁号”飞机,塑飞行员塑像,建“列宁号”广场和“列宁号”展馆,编演“列宁号”话剧,讲“列宁号”故事,开设“列宁号”红色课程,传承红色基因。学校将航空文化、航空精神等元素融入相关专业课程教育,将试飞英雄王昂等人的先进事迹融入飞行类专业精神教育,将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的先进事迹融入航空乘务类专业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

思政中心布展了100位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事迹,激励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学习他们爱党、爱国、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赤子情怀,心怀大爱的人民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激励学生,为其点亮精神明灯。用中国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将个人“小我”融入时代的“大我”,用奋斗书写无悔人生。

探索红色教育路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学校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验中心辅助思政课教学,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形成“讲—研—观—感”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讲”就是讲理论、讲故事,每门课程结合教材和场馆展陈内容,围绕教学主题进行现场教学,讲授者既有教师,也有学生。作为志愿讲解员的学生都是在校内“红色讲解员”大赛中获奖的优秀选手,双重身份使他们的讲解更易吸引学生。“研”就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思考题运用翻转课堂,在专用的学生研习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研讨,发表意见和建议。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观”就是让学生观看与教学相关的红色影视资料,或参观校内外红色教育场馆,从历史与现实对比的视角让学生感受视觉冲击,加深学生对相关主题的理解。“感”就是让学生围绕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结合所见所闻撰写心得体会,教师通过批阅体会报告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情况和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思政课教学。

学院注重知与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让学生充分参与红色文化作品创作,如拍摄以先进英模为原型的“隔空对话”百集短视频教学片,参演《红色“列宁号”》舞台剧,同时将高雅艺术、非遗文化与思政实践相结合,用信阳本地的皮影戏、花鼓戏、剪纸以及大别山民歌等演绎红色经典、再现革命历史,创作演出《大刀许世友》《大别山上红旗飘》《三更寒》等艺术精品。通过创新教育内容、构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力进一步释放,工作实效进一步提升。

图片9.jpg

《中国教育报》报道链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7/31/content_64239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