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5日早8:30,初冬的阳光温暖如春,怀着“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先烈遗志”的壮志及无限崇敬的心情,工程学院组织部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前往红25军长征出发地--罗山县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传统教育暨青年志愿者活动。
驱车一个多小时,师生们来到了何家冲这一圣地。在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堂前的广场上,航空工程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李明良为大家讲授了红二十五军的光辉历史、伟大长征、历史功绩和现实启示,重点阐释了以红二十五军军魂、政委吴焕先为代表的红二十五军将士崇高的革命精神,总结了红二十五军能打仗、打胜仗的根本原因,分析了大别上革命红旗不倒的要旨所在,教育全体师生要弘扬革命前辈尤其是赓续红二十五军有理想、顾大局、讲奉献、敢斗争的红色传统,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
聆听李院长的讲授,大家感慨万千:那些平均年龄不到16岁的官兵如果没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是不可能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的。师生们怀着崇敬心情参观了红二十五军军史陈列馆。陈列展厅内,大家通过一件件历史文物、资料仿佛穿越时空的隔阻与红二十五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并肩战斗,仿佛穿越时空与红二十五军将士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伟大长征,仿佛穿越时空与红二十五军将士隔空对话共享胜利的喜悦。一位辅导员动情唱起了“我吹着你吹过的风,算不算曾经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算不算曾经相逢”,引起大家共鸣。大家更加深刻理解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之不易。
参观完陈列馆,在鲜红的院旗党旗引领下,大家模拟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红二十五军长征横跨五个省,成功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成为第一个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成为惟一一个建立根据地的红军部队,成为惟一一个增员的长征部队,成为惟一一个建立地方武装部队的红军部队。短短两公里多的路途,设置了英雄桥、勇士涯、沼泽地、红军碾、五星亭、纪念碑等,大家仿佛置身其中。沿途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长征尤其是对红二十五军长征评价的石刻,更增加了对这支英雄部队的敬仰敬佩,更加更直观更深切的体会了“长征精神”,也让我们年轻人感觉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懂得了老一辈人对社会的付出和奉献。
大家聚集在饱经沧桑的古银杏树下。据当地老百姓讲:红军在这棵近800年树龄的银杏树下进行动员,而后高举“北上抗日先遣第二支队”的大旗开始长征。红军走后,古银杏树曾被雷电劈为两半。长征胜利后,古银杏树重新发芽,枝叶繁茂,成了红二十五军出发长征的见证和标志。在这里,全体同志面向党旗团旗庄严肃立,重温入党入团誓词,重忆入党入团初心,重新接受使命挑战。铿锵豪迈,声音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位党员;丹心闪耀,彰显了为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学院新入党的党员代表和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发言,他们回顾了红二十五军的光辉历史和英雄壮举,表达了共同的心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学习革命前辈理想坚定、旗帜鲜明、艰苦奋斗、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自觉接受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努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一切任务,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以新的气象、新的作为、新的成效,奋写新时代,书写人生新篇章。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大家纷纷表示:这次“红色之旅”,零距离接触革命前辈鲜活历史,内心受到震撼,心灵得以洗礼,灵魂得以升化,使我们再一次真切感受到共产党的伟大和英明、人民军队的历史和荣光、革命前辈的奉献和牺牲。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必将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活动之后还进行了“保护绿水青山、美化革命老区”为主题的青年志愿者活动。航空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胜宽、航空工程学院副院长朱育林、学工办主任任涛、团总支书记邹鹏,副书记柳俊宇和部分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地址:河南省平桥区震雷山风景